0

羊祜(三国至西晋时期战略家、政治家)

羊祜(221—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

羊祜出身“泰山羊氏”。早年在曹魏政权任中书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持身正直,避免直接卷入政治斗争中。西晋建立后,累官尚书右仆射、卫将军,封钜平侯。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去世,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为“成”。唐宋时期,羊祜得以配享武庙。

本 名:羊祜
别 名:羊叔子,羊太傅
字 号:字叔子
所处时代:西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泰山南城
出生日期:221年
逝世日期:278年12月27日
主要作品:《雁赋》《让开府表》《请伐吴疏》等
官 职:车骑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等
爵 位:钜平侯
追 赠:侍中、太傅等
谥 号:成
主要成就:西晋开国元勋;治理荆州,定策灭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泰山羊氏”。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羊徽瑜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

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十分恭谨。据说他年少时曾在汶水边上游玩,遇见一位老人对他说:“你这孩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岁,必然为天下建立大功。”老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撰写文章,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长于论辩。泰山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兖州州府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种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也纷纷加以任命,但羊祜都拒绝就职。

初露锋芒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继位为帝的齐王曹芳只有八岁。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受遗命辅政,两大集团的斗争日趋激烈化。正始(240年—249年)初年,曹爽集团在斗争中明显地占据优势。曹爽把司马懿排挤到太傅的闲职之上,将统领禁军、掌管枢要的权力皆掌握到自己的弟兄及心腹的手中,从而控制了政府的实权。司马懿实行韬晦之计,假装生病,暗中却加紧布置,伺机反攻。羊祜虽然年轻,但很有政治头脑。他判断曹爽终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后羊祜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就说:“豁出身家性命去侍奉别人,不是容易的事。”王沈便独自应召。由于门第关系,羊祜基本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之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爽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株连。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汉。王沈也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对羊祜说:“我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羊祜却安慰他,说:“我当时也没有想到曹爽有这种下场。”他就是这样,既有先见之明,又不肯显示夸耀。在这场灾难中,羊祜因和司马氏的姻亲关系,并未因岳父降蜀受罚。

夏侯霸投降蜀国,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不久,羊祜的母亲和长兄羊发相继去世。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其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一如儒者。

平步青云

正元二年(255年),大将军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继承其位执政。司马昭征辟羊祜为大将军府僚属,但他没有应命。朝廷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 时魏帝曹髦爱好文学,在位者希承上意,多献诗赋,汝南人和逌因为违逆上意而遭贬斥。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不得而亲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

魏元帝曹奂即位后,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因为元帝年少,羊祜不愿在朝中做侍臣,要求调出宫廷任其他职务,结果改任为秘书监。咸熙元年(264年)曹魏实行五等爵制以后,羊祜被封为钜平子,食邑六百户。颍川人钟会受到司马昭宠信而好忌妒贤能,羊祜也怕他。同年钟会被诛后,羊祜任相国(司马昭自大将军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的心腹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前夕,继任相国的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禁军,兼管内外政事。

屡建功勋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司马炎即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坚决推辞公爵,只接受本爵钜平子进封为钜平侯的诏命,同时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并授给他的夫人印绶。

泰始(266年—274年)初年,司马炎下诏:“统领国家机关,协调礼、教、刑、政等各部门的工作,是朝政的根本要务。羊祜德操清美,忠贞而坦诚,纯正而才高,是文武兼备的人才,为人又很正直,虽在宫廷任要职而不掌管国家机要,这不符合圣君必委任贤人垂拱无为而治天下的要义,现任羊祜作尚书右仆射、卫将军,配置本营军队。”当时,王佑、贾充、裴秀等人均为前朝名高望重之臣,羊祜每每对他们心存谦让。

司马炎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

当时风俗,官长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后继者便说居地不吉,往往拆毁旧府,另行修建。羊祜认为,死生有命,不在居室,命令下属,一律禁止。最主要的是设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司马炎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

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他还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羊祜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不久,羊祜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并受到开府如三司之仪的特殊待遇。羊祜上表谦逊固辞,将这项荣誉推让给光禄大夫李熹、鲁芝、李胤三人。但朝廷未同意他的辞让。这一年,羊祜四十九岁。

西陵之战

泰始六年(270年),吴国在荆州的都督换上了名将陆抗。陆抗到荆州后,注意到西晋的动向,立即上疏给吴主孙皓。陆抗对荆州的形势表示忧虑,提醒孙皓不要盲目迷信长江天堑,应该认真备战。他把自己的想法归纳为十七条建议,请求实行。陆抗的到来,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因此,他一面加紧在荆州进行军事布置;一面向司马炎密呈奏表。密表建议,伐吴战争必须利用长江上游的便利条件,在益州(今四川地区)大办水军。

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吴主孙皓解除西陵(今湖北宜昌)督步阐的职务。步阐因害怕被杀,拒绝返回建邺,当年九月,献城降晋。陆抗闻讯,立即派兵围攻西陵。晋武帝命令羊祜和巴西监军徐胤各率军分别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县),从东西两面分散陆抗的兵力,以实现由荆州刺史杨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阐的计划。但陆抗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五万晋军粮秣的运输发生困难,再加上江陵城防坚固,不易攻打,羊祜顿兵于城下,止步不前。杨肇兵少粮悬,被陆抗击败,步阐在城陷被擒,举族被杀。

有司上奏说:“羊祜率军八万多,吴军不过三万,羊祜在江陵按兵不前,使贼兵备好攻守战具。并只派杨肇这支偏师深入险地,兵少而粮草不继,致使我军失利。羊祜违背诏命,没有大将节操,应免去官职,保留侯爵回府第闲居。”结果,羊祜因此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则被贬为平民。

羊陆之交

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总结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

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武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做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羊祜专以德感人,如果我们只用暴力侵夺,那就会不战而被征服的。我们只保住边界算了,不要为小利而争夺侵扰。”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怎会用毒药害人呢?”仰而服下。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华元、子反重现了。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派人前去诘问,陆抗回答:“一乡一镇之间,不能不讲信义,何况一个大国呢?如我不讲信义,正是宣扬了羊祜的德威,对他毫无损伤。”孙皓无言以对。

人生憾事

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可在朝中,却每遭诋毁。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颇受司马炎的亲信荀勖、冯紞等人的忌恨。王衍是羊祜的堂甥,曾来见他陈说事情,言辞华丽,雄辩滔滔。羊祜很不以为然,王衍拂衣而去。羊祜对宾客说:“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西陵之战,羊祜曾要按军法处斩王戎。所以,王戎、王衍都怨恨他,言谈中常常攻击他。当时人说:“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咸宁二年(276年)十月,司马炎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其贬降前的一切职权,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当初羊祜便认为,要想伐吴,必须凭借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当时吴国有童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羊祜听后便说:“这一定是说伐吴必是水军成功,只是要考虑哪个人应童谣中的名字。”正逢益州刺史王濬被征召任大司农。羊祜发现王濬的才能可当重任,而王濬的小字又是“阿童”,正应了童谣之言。而当时在西晋朝廷内部,王濬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羊祜极力肯定王濬的军事才能,于是上表挽留他,使王濬重新被授为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

此后,羊祜密令王濬缮甲训卒,广为戎备。经过七年的练兵和各项物质准备,荆州边界的晋军实力远远超过了吴军,而两年前陆抗病死,吴国境内又因为孙皓的高压统治使各种矛盾日益激化。这表明晋灭吴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羊祜不失时机的上疏请求伐吴,奏疏说:

先帝顺应天意人心,西平巴蜀,南和孙吴,海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心安乐。而吴背信弃约,使边境又生战事,国家气数虽是天定,而功业必靠人为,不灭东吴,则士卒百姓无安宁之日。完成统一大业,也是光大先帝功勋,实现无为而治的举措。伐丹水,征三苗,都是以使宇内安宁,停止兵乱,民众和睦为目的的。当年平蜀之时,天下人都以为应当一并灭吴,而蜀灭至今已十三年,这算一个周期,灭吴的日子应在今天了。

而议论此事者常说吴楚在盛世最后被征服,在乱世最先强盛,这是诸侯纷争的时候,当今天下一统,不得与古时并论。有些说法只适用于大道理而不知权变,所以出谋略的人很多,而可以作为决策的就少了。凡是凭险阻而得生存的国家,是指它的实力与敌国相差不多,有力量固守。如地位轻重不同,强弱相差很大,那智士的计谋也不能救它。险阻的地势也不能保它。蜀国地势不是不险要,高山上接云霓,深谷不见日月,关隘险道,束马悬车方能通过,有一夫操戈,千人莫挡之势。

然而灭蜀进军时,蜀国好像连一道篱笆都没有,我军斩将夺旗,斩杀敌军数万,乘胜席卷蜀地,直捣成都城下,汉中一带的蜀兵,像鸟栖于巢一样不敢出动。这也并非蜀人不愿战,实在是力量不足与我军抗衡。到刘禅投降时,蜀地各营垒官兵便悄然四散。目前江淮的难渡不会超过剑阁,山川的险要不会超过岷山汉水,孙皓的暴虐超过刘禅,吴人的贫困甚于巴蜀,而大晋的军队多于前世,军饷兵械多于往日。不趁此机会平吴,而屯兵据险相守,使士兵役夫日夜辛苦于战争徭役,旷日持久。

这种状况不能维持长久,应当及时定夺,统一四海。如果率领梁、益两州军队水陆并进而东下,荆楚军队进逼江陵,平南、豫州军队进攻夏口,徐、扬、青、兖等州军队进军秣陵,击鼓摇旗作为疑军,多方齐进,使敌军虚实难辨,以东南一角的吴国,抵挡天下大军必然兵力分散,人心慌乱,各种军需紧急难备。这时巴、汉军队顺流而下,直捣空虚腹地,一处陷落则全境震动。吴国国土沿江,没有前线后方之分,东西数千里,处处设防,战场广大,不能安息养精。孙皓肆意妄为,与下属互相猜忌,名臣重将失去信心,所以像孙秀这类人都害怕威胁而来投降。将帅疑于朝廷,士卒困顿于战场,没有保国安民之计,人心散乱,平时即有叛离之意,一旦兵临城下,必然有人响应而来降,他们最后不会齐心拼死尽忠是可以预见的。

吴人做事急速而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又不如中原,只有水战于他们有利,但我军一入吴境,长江就不是吴军专有,吴军回头保守城池,则是去其长而有其短。晋军深入敌国,远离后方,必有死战的决心;吴人在本土作战,会有败则退而守城的念头。这样看来,平吴之战是很快可以取胜的。

此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请伐吴疏》。 奏疏得到了司马炎的肯定,却遭到了朝内其他大臣的反对,权臣贾充、荀勖、冯紞等人的态度尤为激烈。他们提出西北地区的鲜卑未定,不应该两线作战。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赞同。

恰逢晋军在秦、凉屡有败绩,羊祜遂再次上表:“东吴平定,则胡人自然安定,当前只应迅速完成灭吴的大业啊。”但还是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羊祜叹道:“天下不如意的事总是十有七八,目前有些人当断不断,当予不取,怎能不让以后的有识之士引为遗憾!”

名德远播

咸宁三年(277年),司马炎下诏以泰山郡的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合并为南城郡,进封羊祜为南城郡侯,设置国相,与郡公同级。羊祜辞让说:“昔日张良辞让三万户的封地,只接受留这个地方的一万户,汉高祖满足了他的愿望。臣在先帝时接受了钜平这块封地,岂能再接受更重的封爵而遭来官场的非议。”坚意不接受这次加封,司马炎也就答应了。

羊祜每次被司马炎提拔封赏,常持恬淡退让态度,至诚之心世人皆知,他的德操志趣,往往不在官职的行列等次上。所以英名美德传播远近,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朝中大臣议论,羊祜应居宰相之位。但司马炎正在考虑灭吴之计,将东南军政要务托付给羊祜,也就把大臣的意见搁置一边了。

羊祜任职历魏晋二朝,掌握国家机要,重大举措,都要向他咨询,而争权求利的事却与他无关。他所献的好计谋和正直的议论,事后都把稿子烧掉,所以世人很少知道。凡是他所荐拔的人,都不知荐拔人是谁。

有人认为羊祜这样谨慎守密太过分了,羊祜解释说:“话怎能这样说呢,现在一般人在你跟前促膝谈心,像是很亲近,一出门就说假话坏话,所谓君臣之间不守密的训诫,我怕自己还没做到呢?身居要位而不荐拔贤才奇人,岂不在知人问题上有愧吗?况且,被荐举的人在朝廷受职,而却到荐拔者私门谢恩,这是我不愿意做的。”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这样不是很好吗?”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子女们说:“这种说法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

羊祜曾经给从弟羊琇写信道:“东吴平定之后,我当戴上隐士的角巾,东回故里,经营一个能容棺材的坟墓。一个贫寒之士而至身居重位,怎能不因势盛气满而受指责呢?汉朝的疏广就是我的榜样。”

后来,羊祜因击吴有功,应当增封爵位或食邑。他请求将自己的这份恩赐转给舅父的儿子蔡袭,于是司马炎下诏封蔡袭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遗策灭吴

咸宁三年(277年)冬十二月,吴夏口都督孙慎侵入西晋边界,掠走弋阳、江夏等地上千家人口。羊祜没有派兵进行追击。事后,司马炎派人追查原因,并打算移徙荆州的治所。羊祜说:“江夏离襄阳八百里,等知道吴贼侵犯的消息,贼已离去几天了,再派兵去,哪能救护百姓呢?让军队来回奔波,只图不受责备,这样做恐怕不合适。从前魏武帝设置都督,大致都与州府接近,因为军队宜聚合而忌分散。国境线上一方是敌,一方是我,认真守住边界就算了,这是古代人有益的教诲。如频繁迁徙州府所在地,敌人出没无常,很难确定州府应设在哪里。”使者也无法责问羊祜了。

咸宁四年(278年)八月,羊祜染病,请求入朝。返回洛阳时,正逢同母的姐姐羊徽瑜逝世,他悲痛万分,病情更加严重。司马炎命羊祜抱病入见,并让他乘坐辇车上殿,不必跪拜,备受优礼。羊祜则再一次向司马炎陈述了伐吴的主张。

后来,羊祜病势加重,已不能入朝,司马炎专门派中书令张华前去咨询方略,羊祜对张华说:“当今主上有受禅让的美名,但功德尚未著称于世,吴人暴政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不战而胜。统一天下而兴办文教,则晋主可比,而臣下犹如稷契,这是百代难逢的盛事。如果放过这个机会,孙皓或不幸死去,吴人另立英明君主,虽有百万大军,长江是难以越过的,这不是留下后患吗?”张华很赞赏羊祜的主张。羊祜又对张华说:“能实现我这个愿望的是你啊!”司马炎打算让羊祜卧病统领征吴诸将,羊祜说:“取吴不必我亲自参加,但平吴之后还要圣上操心去治理啊!关于功名的事,臣不敢自居。若我的一生即将完结,应当将未成事业托付他人,希望能审慎选出这个人。”

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并在临终前举荐度支尚书杜预自代。他死后,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司马炎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荆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说羊祜的死讯,纷纷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随后,司马炎下诏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谥号为“成”;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羊祜为人清廉节俭,服饰简易朴实,所得俸禄都用来接济亲族,赏赐军士,家中无余财,临终遗嘱,不能将南城侯印置入棺材。从弟羊琇等向司马炎陈述羊祜平生的志愿,要求葬在先人墓旁,司马炎不许,将离洛阳城十里外的一顷地赐给羊祜作墓地。羊祜的灵柩及送葬队伍出发时,司马炎在洛阳的大司马门南边奠祭送行。羊祜的外甥、齐王司马攸又表称羊祜之妻夏侯氏愿以侯礼安葬羊祜的意见,司马炎下诏说:“羊祜生前多次辞让官爵,此意不可勉强。身虽死而谦让之德存,更能激励后人,伯夷、叔齐因辞让而称贤,季札因辞让而全节,正是这个原因。现恢复原来封爵,以表彰其高风美德。”

羊祜死后两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晋灭吴的战争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羊祜虽然没有亲自参加这次战争,但他为规划、准备这场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后,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司马炎举杯落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随后派谒者杜宏告祭羊祜庙得胜的讯息,并依照西汉萧何的旧例,册封夏侯氏为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再赐其家帛万匹、谷万斛,以表彰其功。

羊祜无子,司马炎在他死后以其兄羊发之子羊篇出嗣于羊祜,袭封爵位,以奉其香火。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羊祜。

主要影响

羊祜自西晋泰始五年(269年)起,以都督荆州诸军事总镇襄阳(今湖北襄樊),致力灭吴准备。任内,他施计使吴撤石城(今湖北钟祥)守军,晋得以戍卒减半,分以垦田。数年间,使军无百日粮变为积谷足用十年。泰始八年(272年)六月,与晋武帝司马炎密谋攻吴。九月,吴西陵督步阐举城降晋,遭吴将陆抗围攻。羊祜率兵5万欲攻江陵(今湖北荆沙),以解救降晋的西陵(今宜昌东南)督步阐,未果。咸宁二年(276年)十月,上疏请求伐吴,遭太尉贾充等反对。到咸宁四年(278年)六月,羊祜带病入朝,面陈伐吴之计。后力劝司马炎从速发兵,并嘱中书令张华成其志。临终时又举荐富有文武才略的度支尚书杜预接任其职。司马炎在其死后依计行事,最终成功灭吴。

历史评价

郭奕:羊叔子何必减颜子!(《世说新语笺疏》引)

邹湛: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晋书》引)

陆抗: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晋书》引)

司马炎:①蹈德冲素,思心清远。始在内职,值登大命,乃心笃诚,左右王事,入综机密,出统方岳。②祜固让历年,志不可夺。身没让存,遗操益厉,此夷叔所以称贤,季子所以全节也。今听复本封,以彰高美。③祜受任南夏,思静其难,外扬王化,内经庙略,著德推诚,江汉归心,举有成资,谋有全策。昊天不吊,所志不卒,朕用悼恨于厥心。(均引自《晋书》)

刘侩、赵寅、刘弥、孙勃等:祜执德冲虚,操尚清远,德高而体卑,位优而行恭。……自镇此境,政化被乎江汉,潜谋远计,辟国开疆,诸所规摹,皆有轨量。志存公家,以死勤事,始辟四掾,未至而陨。(《晋书》引)

孙盛: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于时以为华元、子反复见於今。(《晋阳秋》)

荀伯子:故太傅、钜平侯羊祜明德通贤,国之宗主,勋参佐命,功成平吴,而后嗣阙然,烝尝莫寄。汉以萧何元功,故绝世辄继,愚谓钜平封宜同酂国。

谢灵运:晋武中主耳,值孙晧虐乱,天祚其德,亦由钜平奉策,荀、贾折谋,故能业崇当年,区宇一统。(《上书劝伐河北》)

房玄龄:①泰始之际,人祇呈贶,羊公起平吴之策,其见天地之心焉。昔齐有黔夫,燕人祭北门之鬼;赵有李牧,秦王罢东并之势。桑枝不竞,瓜润空惭。垂大信于南服,倾吴人于汉渚,江衢如砥,襁袂同归。而在乎成功弗居,幅巾穷巷,落落焉其有风飚者也。②汉池西险,吴江左回。羊公恩信,百万归来。(均引自《晋书》)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注孙子序》)

韦不伐:羊公民爱深,原叔复善政。缉祠流声诗,才德交辉映。(《岘山》)

范仲淹:休哉羊叔子,辅晋功勋大。化行江汉间,恩被疆埸外。中国倚而安,治为天下最。开府多英僚,置酒每高会。徘徊临岘首,兴言何慷慨。此山自古有,游者千万辈。堙灭皆无闻,空悲岁月迈。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卓有王源步,文学伟当代。借麾来襄阳,高怀极恬退。山姿列云端,江响拂天籁。行乐何逍遥,览古忽感概。不见叔子祠,芜没民畴内。千金赎故基,庙貌重营绘。襄人复其祀,水旱有攸赖。太守一兴善,比户皆欢快。源叔政可歌,又留千载爱。(《寄题岘山羊公祠堂》)

张预:孙子曰:“全国为上。”祜增修德信,而吴人归附。又曰:“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祜料吴人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又曰:“自战其地,为散地。”祜谓吴人有凭城之心是也。(《十七史百将传》)

陆游: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水调歌头·多景楼》)

徐钧:平吴献策了无遗,馈药人无酖毒疑。最是感人仁德厚,当时堕泪有遗碑。(《羊祜》)

郝经:魏晋以来,专尚诈力以相倾轧。羊祜独务德信,开示公道,不为掩袭,使吴人心服,一举而奄有江淮,混一区夏;孔明之后,一人而已。至于谓“王衍必败俗伤化”,告武帝以“既平之后,当劳圣虑”,卒皆如其言,晋氏之圣臣也。(《续后汉书》)

陈元靓:惟兹羊公,命世之雄。鹰扬江表,鹗立天中。修饬军政,内赞朝聦。西晋帝业,实羊之功。(《事林广记》)

王义山: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忠贯三精,其谋略则荀攸贾诩之密,其经济则周瑜鲁肃之英,其吟啸则谢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则羊祜、陆逊之仁。(《稼村类藁》)

朱元璋: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文武兼资,难概以一律。(《明太祖宝训》)

王世贞:吾以为叔子智者也,得老氏之用而精之者也,若于仁则吾斯之未敢信。何以知其然也?夫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曰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下之道夫此数者皆叔子之所饶有也,得俘儿而不杀,缚敌将而放归,此非慈乎?轻裘缓带,铃阁之下,不过数人。此非俭乎?一闻开府,踧踖不居,而让之三光禄,此非不敢先乎?追斩敌将,怜其死节,而厚殡殓之,此非哀者胜乎?大业垂就,而预为容棺之墟以待,此非功成名遂身退者乎?虽叔子为德于吴厚矣,然未尝一日而忘灭吴,则又老氏之所谓将欲取之必故与之者也。且夫曹爽樗而魏之族也,其志犹有魏也,司马氏材而魏之贼也,其志已无魏矣。叔子,魏臣也,何以策爽之必败而远之,策昭之必取而就之;陈留王之立也,何以不愿为侍臣,而求外补吏也;未几而何以安为相国从事中郎,掌机密也;贾充,小人也,何以出关中而密疏留之,葢策贾充之必不成出也。凡此皆所谓智也。夫仁人者,明其道、不计其功,而吾何敢信焉?虽然自魏晋之际未有如叔子之贤者也。以司马氏腹心,叔子最贤,而尚无后;张华次贤,则僇而无后。然二子尚犹成其名也。(《王弇州崇论》)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安雅堂稿》)

李慈铭:若羊祜之厚重,杜预之练习,刘毅之劲直,王濬之武锐,刘弘之识量,江统之志操,周处之忠挺,周访之勇果,卞壸之风检,陶侃之干局,温峤之智节,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奥,贺循之儒素,刘超之贞烈,蔡谟之检正,谢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风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简,皆庸中佼佼,足称晋世第一流者,盖二十人尽之矣。(《越缦堂读书记》)

主要作品

羊祜生前有很多著述,有名的有《晋书·羊祜传》记载的《老子传》和《请伐吴疏》,另外他还受命修撰《晋礼》《晋律》,对晋朝典制创立多有贡献。

轶事典故

不舞之鹤

从前,羊祜家里养了一只鹤,他十分喜欢这只鹤。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他向客人夸奖鹤是如何有灵性,客人前去观看,鹤因为有生人在场,怎么也不起舞,让客人大失所望,说这是一只不会跳舞的鹤。后人用“羊公鹤”或“不舞之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

前世今生

羊祜五岁时,曾叫乳母取金环给自己玩,乳母说:“我家本无此物。”羊祜即领乳母到邻人李氏东墙下一棵桑树洞中找到了一个金环,李氏知道后大惊说:“这是多年前我死去的儿子丢失的,都说是被人偷去了。”乳母把寻找金环的过程述说一遍,李氏非常悲哀。当时人都觉得奇异,认为羊祜是李氏之子转世。

折臂三公

羊祜小时候,有一个擅长看墓穴风水的人,说羊祜的祖坟有出帝王的气象,若把墓凿开,就会断绝子嗣。羊祜真的把墓凿开了。相墓人见到凿后的墓说:“依然会出摔断了手臂的三公。”后来羊祜因落马折断了手臂,位至三公而没有子嗣。

郭奕三叹

羊祜回洛阳时,路过野王县,当时太原人郭奕(字太业,一作泰业)任野王县令。羊祜到了县界,派人邀请郭奕来会,郭奕便允诺前来。二人见面后,郭奕赞叹说:“羊叔子不见得不如郭太业呢!”过后再前往羊祜住所,不多久便回去,又赞叹道:“羊叔子远超过常人啊!”羊祜离开后,郭奕送了他一整天,走了数百里路,最终因为擅自离开县境而被免官。他再感叹道:“羊叔子不见得比颜子差!”

名与山传

羊祜喜游山水,风景美好的日子,一定到襄阳城南的岘山游乐,饮酒赋诗,终日不倦。有次,羊祜慨然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从有了宇宙便有此山,自古以来的贤达高士,像我和你们一样,登上此山眺望游乐的不知有多少,但都淹没无闻了,想来令人悲伤。如死后有知,我的魂魄仍会登此山的。”邹湛说:“您德冠四海,道接前哲,美好的业绩和名望一定和岘山一样永存于世,至于我等之人,才像您说的会淹没无闻啊!”

丧礼之辩

司马昭死后,羊祜对名士傅玄说:“为父母服丧三年的制度,虽是贵人也要穿孝服,这是自天子至于平民的达丧,然而被汉文帝废除了。这是毁礼伤义,我常为此叹息。当今主上(指司马炎)天生至孝,有曾参、闵子骞的孝行,虽不让他穿孝服,他还是守丧礼。既然守丧礼,除去孝服又有何意义?如果趁此机会革除汉魏的薄丧制度,恢复古制,以使民风淳厚,垂美名于百代,不是很好吗?”傅玄说:“汉文帝鉴于当世人心浅薄,不能为国君行三年之丧,因而废除这个制度,至今已经数百年,一旦恢复古制,难于推行。”羊祜说:“不能使天下人都为天子服丧,姑且让主上服丧,不也很好吗?”傅玄说:“主上不废除三年丧制而天下人废除,这是只有父子之礼而无君臣之礼,三纲之道就不完整了。”羊祜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避讳改称

荆州人为了避羊祜的名讳,把房屋的“户”都改叫为“门” ,另把户曹也改为辞曹。

人际关系

长辈

祖父:羊续,东汉时为南阳太守。

外祖父:蔡邕,东汉大儒,官至左中郎将。

父亲:羊衜,三国曹魏时官至上党太守。

母亲:蔡贞姬,蔡文姬之妹。追封济阳县君。郡望“济阳蔡氏”。

前母:孔氏,鲁国人。汉末名士孔融之女。

姨母:蔡文姬,东汉才女

婶婶:辛宪英,三国曹魏时才女,郡望“陇西辛氏”。

平辈

长兄:羊发,三国曹魏时官至都督淮北护军。

次兄:羊承,早逝。

姐姐:羊徽瑜,西晋景献皇后,嫁晋景帝司马师。

妻子:夏侯氏,谯郡人。曹魏、蜀汉大将夏侯霸之女。后封万岁乡君。

嗣子

羊篇:西晋时官至散骑常侍,袭封钜平侯。

后世纪念

堕泪碑

堕泪碑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羊祜的仁德流芳后世,襄阳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羊祜生前喜欢游息之地岘山建庙立碑,原名为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简称羊公碑。此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唐人孟浩然写诗赞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罗贯中三国演义》亦有诗:“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

史料索引

  • 臧荣绪《晋书》卷5(《九家旧晋书辑本》)
  • 房玄龄等《晋书》卷34《羊祜传》
--
羊祜的历史故事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文言迷 - Wenyanmi.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