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四十八史 > 历史人物 > 小说神话 > 申公豹 简介

申公豹 (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申公豹,男,是明朝许仲琳(有争议)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虚拟人物,因信奉道教,后与姜子牙同拜于阐教圣人元始天尊门下,成为玉虚二代弟子之一,为姜子牙的师弟兼死对头。

兵器是一把不知名的宝剑,有法宝开天珠,坐骑为白额虎,修有飞头术。申公豹多次鼓动怂恿大量截教门人攻打武王与姜子牙,其无视纣王的暴虐,经常游说三山五岳的同门和能人异士(三十六路人马)助商伐周,全力维护商王朝统治。

中文名:申公豹
别 名:申道长、申师弟、分水将军、东海分水将军
性 别:男
师 父:元始天尊
师 兄:姜子牙
坐 骑:白额虎
成 就:游说众仙、辅佐殷商
名 言:道友请留步(电视剧中的台词)
武 器:宝剑、开天珠(不是王魔的那个珠子)
道 术:飞头术
神 位:东海分水将军之神
登场作品:《封神演义》原著小说及其衍生作品

人物背景

人物形象

申公豹曾经是阐教弟子,因为感觉元始天尊偏袒姜子牙,嫉妒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权在西岐位居相位,全力维护商朝的统治与子牙作对。并挑动大批仙家高人对付姜子牙,给西岐方面造成巨大困难。为给太师闻仲报仇,将无数同门修士送上封神榜

因计划屡被姜子牙破坏,后来为了报复追杀姜子牙时,被惧留孙以捆仙绳所擒,被黄巾力士押去麒麟崖,最后遭到元始天尊惩罚,命黄巾力士将申公豹的肉身填堵北海之眼。武王伐纣成功之后,申公豹在封神台上被姜子牙封为“东海分水将军”。

所有说反的人:北海龙须虎(后归周,姜尚之徒)、金鳌岛十天君(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变、张绍)、三仙岛三仙洞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彩云仙子、菡芝仙、土行孙(惧留孙之徒)、九龙岛声名山瘟仙吕岳及四位门人(周信、李奇、朱天麟、杨文辉)、殷洪(纣王次子)、骷髅山白骨洞一气仙马元、殷郊(纣王长子)、温良、马善(燃灯道人的灯焰)、火龙岛焰中仙罗宣、刘环、蓬莱岛羽翼仙(燃灯道人之徒)(按照顺序排列,除了马元、马善和羽翼仙三者,其他的全上了封神榜)。

人物设定

误传:其实在《封神演义》一书的原设之中,并不存在所谓的“道友请留步”这句词语,原文从来没有说过申公豹是商朝大国师(纣王并不认识申公豹),也没有说申公豹拜在截教门下,申公豹是阐教弟子,不是道教弟子也不是截教弟子,更不存在“豹子成精”的说法。

而且申公豹也没有雷公鞭这种武器,《封神演义》原文中,申公豹的武器是一把宝剑和一颗开天珠,申公豹的开天珠不是九龙岛四圣之中王魔的那个珠子,只是同名而已(但也不排除是捡来的可能性);以上这些误传都是影视剧、网络小说及游戏作品中衍生出来的杂想设定,同时也是民间讹传,而“道友请留步”仅仅只是一句网传的梗语,以及网友自己个人的意淫设想与网文洪荒流的改动所致,原版记载中并无这些设定与词汇,切勿被误导。

此外封神小说原著之中并不存在“黑点虎”这种坐骑,申公豹的坐骑是“白额虎”,很多影片和图片上都是豹子坐骑,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原文也没有“嫉妒元始赐女娲石给姜尚”这种设定,这个是电视剧《封神英雄榜》中的设定。

而且申公豹是封神小说的原创人物,形象受到众多现代改编所影响,很多设定有所改动,并以讹传讹而已。

常见错误总结:道友请留步、商朝国师、加入截教、豹子成精、雷公鞭、黑点虎、曾是道教、女娲石的设定,这八项全都来源于——影视设定、网文设定、游戏设定。

申公豹这个虚拟人物是随着《封神演义》一书的流传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加上经常登场于一些现代衍生的影视作品之中,比方《哪吒传奇》动画片,各种不同版本的《封神榜》一系列相关电视剧和电影等,以此深入人心而闻名,却一般都是以反面角色的形象出现于银幕上。申公豹是封神作者自创杜撰出来的一个虚拟人物(同鸿钧道人、陆压道人、雷震子等),之后也出现在清代的一本封神同人小说《车王府版封神榜》之中,除此之外暂没发现出现于其他的古代记载之内。

人物战绩

《封神演义》第七十二回:广成子三谒碧游

——申公豹大怒:“你二人商议害我,今又巧语花言,希图饶你。……”说未了,又是一剑。(这是全书中唯一的一次大战姜子牙)

——话说申公豹赶上子牙,打一开天珠来,正中子牙后心。子牙坐不住四不相,滚下鞍鞽。(这是全书中唯一的一次成功战绩)

人物诗词

出自《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姜子牙一上昆仑

——炼就五行真妙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鸾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火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

出自《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

——堪笑阐教申公豹,要保成汤灭武王。今日谁知身塞海,不知红日几沧桑。

名字含义

关于申公豹姓名,现流行有三种说法:

其一,复姓申公,名豹。申公是上古复姓

其二,申氏名豹,殷商申氏一族首领,官至商朝国师,公是敬称,时称申公豹。如北伯侯崇侯虎,崇为国氏,侯指侯爵,虎为名。姬昌又称西伯昌,西是指封地在西部,伯是西部诸侯之长的敬称,昌是名。姜子牙吕氏名尚别名望,后世称太公望,因姜尚不是吕氏一族的首领,只是吕氏一族的庶出子弟(正史野史都有说太公望出身不高),所以不能称吕公望。姬发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周公解梦》中的“周公”,后世称为周公旦,同样道理,周是氏(周公旦姓姬氏周),公是敬称,旦是名字;

其三,姓申名公豹,源自《封神演义》中说法。书中作者根据上古神话整理编制而成,对历史人名缺乏考证。又有明朝士子历来看不起少数民族,歧视部分外族复姓,所以故意改为单姓也是有可能。

《封神演义》作者本人对古姓也不是很了解,如:北伯侯崇侯虎有一个兄弟名崇黑虎;书中称南宫适为南将军因成书于明朝且人物为书中虚构,故其姓名只能从书中原文并可根据成书年代背景判断。

据:申公豹说反土行孙,土行孙来到邓九公帐下。邓九公曰:“既申道兄荐你,吾不敢负命;后军粮草缺少,用你为五军督粮使。”(第五十三回 邓九公 奉敕西征)邓九公称申道兄,而非申公道兄,所以姓申。申公豹说反刚下山的殷洪。殷洪问:“师叔高姓?大名?今日至此有何见谕?”道人曰:吾乃是申公豹也。(第五十九回 殷洪下山收四将),自称不会加尊称,且书中给崇侯虎虚构了一个弟弟崇黑虎,可以明显发现作者把尊称也当成了姓名的一部分,而南伯侯鄂崇禹实际上是姓姞的,再加上申公豹出身阐教并无部族,二无爵位官职,三无历史原型,且文中其他角色均不见尊称,例四大伯侯(北伯侯可能算例外),殷洪殷郊,三教大弟子,姜子牙。所以名中公字极大可能并非尊称,综上所述第三种可能即申公豹姓申,名公豹可能性较大。

人物经历

元始门下

申公豹是昆仑山上的异类,元始天尊的徒弟,在所有玉虚弟子中间他在封神大战中直接背叛者,很多线索都藏在封神文字下面,水落石出时才会吓人一大跳。

过去听老人们谈论封神时,提到申公豹就说这是个豹子成精,当时只是一笑了之,以为这和说法海是蛤蟆精一样是纯属民间的偏见,但在重读姜子牙拿到封神榜下昆仑那一段时,我发现这种说法并非毫无依据,且看申公豹第一次出场时和姜子牙的一段对白。

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领,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你且听我道来。有诗为证:‘炼就五行真始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龙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大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

话说子牙曰:“你的工夫,是你得的;我的工夫,是我得;岂在年数之多寡?”

千年修为

从申公豹的这段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他自称有几千年的修为,虽然在诗里有夸张的可能性,但我们接着就发现姜子牙自己也承认自己修为的年数不及师弟申公豹,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说姜子牙作为师兄,他在昆仑修道40年,那申公豹作为在他之后的师弟,修为就应该在40年以下,怎么会倒转过来,师弟反而比师兄年长呢?此时结合申公豹在诗中对自己身家的表述,我们不难做一个大胆的推论,即申公豹是昆仑山并非以人身修道的弟子,前面所谓几千年的修行只是修成人身的修炼,然后再拜入昆仑门下,就像笑傲江湖里面华山派的劳德诺,属于带艺投师,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姜子牙听都没听说过的砍头飞升的邪术,书中说“其头盘旋,只见一些黑气”这明显是妖术的描写方法。

人物结局

《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临潼关

话分两头,单表元始驾回玉虚。申公豹只因破了万仙阵,希图逃窜他山,岂知他恶贯满盈,跨虎而遁;只见白鹤童子看见申公豹在前面,似飞云掣电一般奔走,白鹤童子忙元始天尊曰:“前面是申公豹逃窜。”

元始曰:“他曾发一誓,命黄巾力士将我的三宝玉如意把他拏在麒麟崖伺候。”童子接了如意,递与力士。力士赶上前大呼曰:“申公豹不要走!奉天尊法旨拏你去麒麟崖听候!”祭起如意,平空把申公豹拏了往麒麟崖来。

且说元始天尊驾至崖前,落下九龙沉香辇,只见黄巾力士将申公豹拏来,放在天尊面前。元始曰:“你曾发下誓盟,去塞北海眼,今日你也无词。”申公豹低首无话。元始命黄巾力士:“将我的蒲团卷起他来,拏去塞了北海眼!”力士领命,将申公豹塞在北海眼里。有诗为证:

堪笑阐教申公豹,要保成汤灭武王。今日谁知身塞海,不知红日几沧桑。

话说黄巾力士将申公豹塞了北海,回元始法旨,不表。

《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 姜子牙归国封神

三姑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子牙又命柏鉴:“引申公豹至台下受封。”不一时,只见清福神用百灵旛引申公豹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申公豹身归阐教,反助逆以拒直,既以被擒,又发誓而粉过。身虽塞乎北海,情难释其往愆。姑念清修之苦,少加一命之荣。特敕封尔执掌东海,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为分水将军之职。尔其永钦成命,毋替厥职!”申公豹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

人物评价

申公豹,为章回小说《封神演义》的人物;其特异处,是两只脚往前走,眼睛却朝后看。小时候见到这种描写,颇想一试,于是拼命把头扭往一侧,走了没几步,却头晕眼花,还险些撞在别人身上,才知道那实非人之所能。若干年后,一次在寺院里瞻仰巨大的千手千眼佛,忽然又想起申公豹,觉得两者隐隐焉有些相通,只不过千手千眼佛像把它表达得更充分更明显了,那就是突破“正常”视点对人的束缚。

因为人的愚蔽,固然有因无知而致,但人最大最可悲的愚蔽,非但不是因为无知,相反,恰恰因为从外部接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又对它们不假思索,以为这样就把历史、社会、人性等等完全看清楚了。这才是绝大的盲点。此时若能做到能对那些人皆曰善的“常理”视而不见,转而重新用自己的眼睛直接审视一切,定会在原以为弄清楚的事情上察觉自己的无知。

比方说,许多出自圣贤的嘉言懿行,每个时代都把它当成不证自明的东西不假思索地承继下来,宣传照此办理就得了做人的真谛,可以正确地走完生命历程。其实哪有这样的道理?《孟子》句:“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便未必站得住脚,实际情况是,虽说社会就高尚德行的说教从来不遗余力,推广的效果却难如人意,反之“闻义不能徙”倒是更普遍的情形,原因在于这句话所内含的前提“人性本善”,本来就靠不住。又如“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语,虽出自孔子,也轻信不得;近读《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若用里面所载许多史实,来与孔子此语核对,分明都是相拗的。

人物解析

称圣称贤的,是正派人物,社会总是以他们的思想为圭臬,正因此,像以上两例所示,上他们当的人便不可胜数。至于邪派人物,言思乖悖,为人做事似乎专和正派人物反其道而行之(申公豹助纣敌周,显系邪派人物,小说让他眼睛长到脑袋后头,或即此意),都说这种人学不得,一学就坏。可是我想,他们究竟不像某些正派人物那样常说空话甚至假话,叫人上当;他们虽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榜样,但在帮助人们认识现实上其实要有益处得多,因为他们确实多留了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心眼儿。例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金庸先生笔下有许多义薄云天、足可仰视的英雄,可我觉得他们加起来所给人的教益也抵不上一个反英雄的韦小宝

歇后语:申公豹的嘴——搬弄是非。

神位

据封神演义第99回中描述: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申公豹身归阐教,反助逆以拒直,既已被擒,又发誓以粉过。身虽塞乎北海,情难释其往愆。姑念清修之苦,少加一命之荣。特敕封尔执掌东海,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为分水将军之职。尔其永钦成命,毋替厥职!”申公豹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

--
申公豹 的历史故事
文言迷 - Wenyanmi.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