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设定
人物背景
鸿钧老祖的起源与道教创世神话不同,其最初传说源自长篇小说《封神演义》。在道教神谱中,无鸿钧老祖这一人物,表明其为《封神演义》作者的原创角色。
在传统道教的神谱中,并未明确记载鸿钧的存在,相反,他被认为是小说《封神演义》的作者创造的原创角色。在民间传说中,鸿钧被视为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老子(太上老君)等仙神的师父,备受尊崇,被誉为“一道传之祖,二教阐之师”。他在故事中扮演关键角色,他委派自己的三个徒弟去完成封神大计,目的是为了平衡力量,推翻商王朝。原文描述为“当日三教共佥‘封神榜’”。他的三个徒弟领命后,商议由元始天尊来完成这件事,而元始天尊又将这个使命交给了姜子牙。
人物形象
在小说《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中,鸿钧的初次登场在众仙眼中为“忽见正南上祥云万道,瑞气千条,异香袭袭,见一道者,手执竹杖而来。”作者许仲琳作偈:“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秀,一气化鸿钧。”
名号由来
鸿钧,又被称为“鸿钧老祖”。其中,“鸿”意为宏大,足够大的意思;“钧”的本义是制陶的转轮。因此,“鸿钧”指的是巨大的转轮,象征着推动宇宙运转的力量。
人物法宝
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合称为"诛戮陷绝",原属《封神演义》中大神鸿钧老祖所有。鸿钧老祖于分宝崖上将其法宝分给三位弟子: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其中四剑赐予通天教主。通天教主以此四剑布置诛仙阵,引发激烈冲突。四剑由五金之精铸造,杀气重且变化无穷,配合诛仙阵使用,威力极大,大罗神仙亦难幸免。小说中,需八位法力高强神仙合力,四位教主级仙人运用八卦方位,并有四位门徒摘下阵门上四剑,方破诛仙阵。后陷仙剑成为玉鼎真人武器,于万仙阵之战中再展神威。
修行道场
紫霄宫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为鸿钧道人的修行道场,这个地点是虚构的。紫霄宫据传位于辽宁本溪水洞,原名“谢家崴子水洞”,该洞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水洞右侧是金蟾石。
主要经历
分派封神任务
鸿钧形象得以详述。鸿钧察纣王失德,命其徒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行封神大计,以易商周国运,此乃众仙必经之命运。其意在于借“封神榜”观仙家修行深浅,定仙神之阶。原文云:“当时只因周家国运将兴,汤数当尽,神仙逢此杀运,故命你三个共立‘封神榜’,以观众仙根行浅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其徒老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于故事中扮演关键角色。老子与元始天尊共创阐教,通天教主则立截教。三教主遵鸿钧之命,共商封神榜事,议定由元始天尊主导,老子辅佐,通天教主约束门人,不得扰封神大计。元始天尊定“封神榜”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选与榜有缘之姜子牙担此重任,辅佐周文王姬昌灭商,以成王朝更替。然元始天尊之徒申公豹不甘任务落于姜子牙之手,遂全力维护商朝,图难姜子牙,并煽动通天教主门人参战,致通天教主为徒报仇,违鸿钧之命,与元始天尊、老子展开阐截之战。
通天教主于门徒相继陨落后,于临潼关摆下诛仙阵,局势骤紧。战中,老子现三清圣象,与通天教主斗法,终使通天教主中杖败逃,此即“老子一气化三清”之事。败后,通天教主思忖:“今番失利,再有何颜掌碧游宫大教。左右是一不做,二不休,如今回宫,再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罢!”正当此时,鸿钧道人至,责问通天教主设阵之由,累及无辜。通天教主欲以师兄欺压为辞,鸿钧道人则召三位教主齐聚,直指通天教主之过,言其恶行肇始。鸿钧斥通天教主未能约束门人,行杀伐之事,致使生灵涂炭,遂命三人服下玄功丹药,此丹唯于三人心生异念,破坏和平,自相攻伐时方显效用,旨在保门徒无虞,防内讧私怨。终经鸿钧调停,三位教主前嫌尽释。鸿钧携通天教主离去,元始天尊与老子则命姜子牙完成封神大典,确保封神之业圆满告成。
人物关系
大弟子
老子,又称太上老君,在《封神演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居住在玄都八景宫,被认为是太极的化身,位列混元大罗金仙的高阶级别,是上古时期的大仙之一。作为元始天尊的师兄,他与元始天尊一同创造并掌管着“阐教”,被尊称为阐教的祖师,同时也是鸿钧道人的大弟子。在小说中,老子担任着阐教的大教主,多次现身并协助阐教仙家一脉。凭借鸿钧传授的道法,他施展出了“一气化三清”的威力,这在《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三教会破诛仙阵》中有所体现。他曾作诗表达对鸿钧的敬意:“曾拜鸿钧修道德,方知一气化三清”。与西方盟友“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一起,他合力破解了通天教主所布置的“诛仙阵”和“万仙阵”。老子被描绘为智慧深邃、神秘莫测的仙人,拥有卓越的修行和道术功力。
二弟子
元始天尊是《封神演义》中的阐教教主,姜子牙的师父,与老子、通天教主同出于鸿钧道人门下。他拥有广博的神通和深厚的法力,为了“封神”目的,他在鸿钧的授意下,与老子共立"封神榜"。他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封神三百六十五位。元始天尊为人死板,凡事都讲究规则。
小弟子
通天教主是《封神演义》中的截教教主,是鸿钧的小弟子,也是老子和元始天尊的师弟,居于碧游宫。他在鸿钧的授意下,与阐教教主共立“封神榜”,将忠臣义士和修行仙人编入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通天教主因截教门人较多上榜,禁止弟子外出,但因一系列误会与阐教发生冲突,设下恶阵导致神仙灾难。后被老子和元始天尊联合破阵,最终在鸿钧的调停下和解。
人物影响
道教影响
鸿钧道人作为道教之祖的形象,延续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对神仙的崇拜和追求。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神话和故事成为了民间信仰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鸿钧道人在民间信仰中备受供奉和崇拜,尽管最初并未在正统的道教神谱中出现。然而,在经典古籍以及文学作品中,他被塑造成了道教的创始者和至高存在。在古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被赋予了道教始祖的身份,他的三个徒弟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被认为是道教的奠基人。阐教和截教则是道教教派的两个分支,各自拥有自己的教主和弟子,如阐教的"十二金仙"等。这一道教神仙体系在后来的小说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如今在部分地区,有少数信仰供奉鸿钧的道派,如山西介休市的绵山“群仙殿”内,有道家众仙朝拜鸿钧老祖的布画神像。
民间影响
民间传说
在浙江慈北的民间传说中,人们认为是鸿钧创造了天地。有这样一则谜语:先有鸿钧晚有天,我比鸿钧早千年。它的谜底是鸿钧老祖手中的拐杖。在古时候,天地连成一片,漆黑一团,其中孕育着鸿钧。当鸿钧出世后,他不满混沌的状态,用手中的拐杖创造了天地,将清气升为青天,浊气降为大地。这根拐杖便是鸿钧老祖开天辟地所用。
民间音乐
在陕南民间传统音乐中,流传着一首名为《叹四季》的鼓盆歌。这首歌中蕴含着关于鸿钧的故事情节,歌词如是:“三到秋天有些冷,鸿钧老祖忙传令,打发三教下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