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四十八史 > 历史人物 > 秦朝人物 >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又名赵正(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赵姬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他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本 名:嬴政
别 称:秦政、赵正、祖龙、始皇帝秦始皇
所处时代:秦朝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出生时间:公元前259年
去世时间:公元前210年
职 业:皇帝
逝世地:沙丘
陵 寝: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主要成就: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万里长城

人物生平

赵国时期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宋忠并称系该月旦日;另,历法转换尚有争议),嬴政出生在当时赵国的邯郸廓城(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当时的秦国王孙异人(秦庄襄王)之子。异人是安国君之子,母子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其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他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卫国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了异人的情况,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用重金见到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异人认其为母,改名子楚。子楚见到的吕不韦姬妾赵姬,临幸之后生下了嬴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派王齮围攻赵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与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才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得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赵政,因为赵姬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华阳夫人乘机劝秦王立之为太子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此时赵国亦奉子楚夫人赵姬及子赵政归秦。此时赵政才得以回到秦国。

安国君继秦王位,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

继位掌权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当初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后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后,供其淫乐。

秦王政渐长,太后也怀上了嫪毐孩子,怕被人发现,便借口寝宫风水不好,要搬到别处。秦王政准许,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嫪毐也以秦王政假父自居,嫪毐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把嫪毐和太后的关系告诉秦王政,秦王政得知后非常生气,嫪毐慌了,准备叛乱。而当时嫪毐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秦国中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王弟长安君成蟜率领大军攻打赵国,中途谋反,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流放到临洮。成蟜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封于饶。

皇帝九年(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王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攻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王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

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知他与秦王政的关系已无法挽回,便饮毒酒自杀。其后,虽然秦王政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之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还是重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并吞六国

秦王政继位时,秦国已吞并了巴、蜀、汉中,西南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赵国出兵攻燕,而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南阳西北)、河间(河北省献县东南)、安阳(河北阳原县东南)等邑,漳水流域已为秦所占有。始皇帝十三年(前234年),秦国又大举向赵国进攻,以所取的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

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将王翦率领士兵直下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始皇帝十九年(前228年),大破赵军,王翦、羌瘣尽定赵地,俘虏赵王。秦王政亲赴邯郸,坑杀了自己幼年居住邯郸时的仇家,然后从太原、上郡返回。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秦国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邯郸郡。

始皇帝二十年(前227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辛胜攻燕国。燕、代两国发兵抵抗,被秦军败于易水以西。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到辽东。秦将李信带兵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策,杀太子丹,把太子丹的首级献给秦求和。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出兵平定韩的叛乱,乘机处死韩王安。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开封市),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秦王政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同年,秦王政派李信蒙恬带20万大军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舆(平舆县北),蒙恬攻楚的寝(安徽临泉县),取得初步胜利。秦楚两军在城父邑(今安徽省亳州东南城父集)相遇,楚军乘秦军不备发起反攻,大败秦军。后秦王政派王翦和蒙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秦于楚地设九江郡(安徽寿县)、长沙郡(湖南长沙市)。

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之君,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秦王政在灭楚的同时,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设郡,并攻取鲁地,设置薛郡(山东曲阜)。同年,秦王政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燕国。接着又回师攻代,虏代王嘉,建立代郡(河北蔚县西南)和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山东淄博市东北)和琅邪郡(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

秦国从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继而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开始平定南方百越。从此,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进入了帝国时代。

开创帝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政灭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乃称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王政三十一年(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地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36郡,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将蒙恬夺九原河南,设置34县,建立九原郡(治所在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务,可能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其中黄老道家、阴阳家,他们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所谓“五德终始说”,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始皇于是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

巡游求仙

从齐燕来的儒生方士们把儒家的“封禅”也作了改头换面的修改了一遍,盛传自古帝王莫不举行封禅典礼。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19年)至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

到了统治后期,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又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秦始皇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卢生劝说秦始皇道:“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一直找不到,一定是有什么东西与它们相克。我们建议您要不时秘密出行,来驱逐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才会来到。您居住的地方如果让臣子们知道,就会妨害与神仙交往,希望您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秦始皇就对外宣称说:“我慕神仙真人,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他还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边,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果有人说出去,就判死罪。

徐福等人入海寻找仙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钱财也没找到。他害怕遭受责罚,就欺骗秦始皇说:称海中有三神山。但我们时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派善射之人一起前往,遇到大鲨鱼就用连发的弓弩射它。”恰巧秦始皇做梦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与人形相似。占梦的博士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他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上的祭祀周到而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只有把它除掉才能找到真正的善神。”于是秦始皇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弓弩去射杀了一条大鱼。秦始皇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大,民间传说是到日本去了。

焚书坑儒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又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对于秦始皇这种行为,也有儒生表示劝谏的,博士齐人淳于越建议始皇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始皇交给臣下讨论。丞相李斯反对。李斯的奏议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书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

始皇心里已感到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余人,始皇下令把他们都在咸阳活埋。有人认为《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病逝沙丘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段,二人在沙丘宫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逼迫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鲍鱼”的味道掩盖了尸体的腐臭味,迷惑了大家。

回到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赵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中丞相”。

为政举措

政治

首称皇帝

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以为这些称号都不足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 经过一番议论,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称号。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首先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其次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

第三,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最后,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中央集权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地方机构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县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长)。县令、县长领有县丞、县尉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县以下设乡,其主要职能有四:1.摊派徭役;2.征收田赋;3.查证本乡被告案情;4.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

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乡下设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里中设置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并规定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此外还有掌管治安、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设亭长。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

军事

统一六国

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秦始皇首选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内史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内史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内史腾于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始皇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赵葱和颜聚替代李牧,此后李牧被杀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河南开封)。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始皇帝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齐国。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

南征百越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了南征百越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秦朝诸战中最艰难激烈一仗。秦军共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两路攻南越,其余两路攻西瓯。《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秦始皇南征百越的艰难历程:“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秦军兵分五路,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两广地区的越族进军。战争前后相持达三年之久。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秦军势如破竹,该战使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史籍称先秦时期岭南是烟瘴南蛮之地,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至秦军南下带来先进技术始融入文明。秦军南下带来了北方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刀耕火种时代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秦攻百越战争是秦始皇统一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原与百越的融合及百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北击匈奴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这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贵族的侵扰与破坏,“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开发北疆

北伐匈奴的同时,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实之初县”。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进一步增加了徙边的人数。除谪徙刑徒外,还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如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年),一次就从内地徙民三万家至北河、榆中定居,凡是去了的,均“拜爵一级”。这些迁去的民众与刑徒,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拓西南

秦始皇为开拓西南,由于西南各族人民和内地有着长期的交往,决定打通西南。派常頞通西南夷。常頞以其交通受阻,乃发众开凿了一条从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因“其处险阨”,“道广才五尺”,故名五尺道。栈道开通后,大秦的势力直接抵达且兰、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并在这里设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机构。与此同时,秦又经蜀郡,加强了与邛都、筰、冉者的联系,并使之纳入了郡县制的行政系统。从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密切了与内地的关系,而且成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此外,秦始皇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由于多年的战争,原各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或因战争而年久失修;在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万里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经济

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很不一致。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步(约合今23.1厘米)为尺,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统一币制

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整一交通

从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民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注意到对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秦灭楚后,就进一步统一东南越族地区,于东瓯和闽越之地建立了闽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

随后秦始皇命令屠睢统率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广东和江西境内。同时发配负债的贫民、赘婿、贾人支援战争,终于统一了南越和西瓯地区,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从此这些地区就成为秦国的疆域。

战国后期从西到北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勃然兴起,活动在阴山之北的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的阴山北麓),其酋长头曼单于经常利用行动迅速的骑兵深入中原掠夺粮食、人口,焚烧村舍。赵武灵王因此采取防御措施,移民开垦。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黄河以南)一带为其所占有。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迁3万户到河北榆中垦殖,同时在原来秦、赵、燕的北边长城基础上,建成长达5000里的长城。

文化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社会

行同伦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秦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车同轨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历史评价

  • 尉缭: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 卢生: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 贾谊: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 主父偃:①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②务胜不休,欲攻匈奴,……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饟,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 伍被: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 严安: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乡使秦缓刑罚,薄赋敛,省徭役;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
  • 司马迁:①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②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③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
  • “盐铁会议”中文学:弃仁义而尚刑罚,以为今时不师于文而决于武。赵高治狱于内,蒙恬用兵于外,百姓愁苦,同心而患秦。
  • 班彪: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 班固:①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②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 王朗:无德之君,不应见祀。
  • 裴元略:茅茨,周卑宫室,故致和平,庆隆八百。始皇穷极奢丽,嗣不及孙。
  •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 虞世南:彼始皇者,弃仁义而用威力,此可以吞并而不可以守成,贻训子孙,贪暴而已。
  •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 李贽: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 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 夏曾佑:“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 柳翼谋《中国文化史》:“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其端,汉人竟其绪。”
  • 吕思勉: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运粮饷去供给;这样,人民业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秦人致败之由,在严酷,尤在其淫侈。用法刻深,拓上不量民力,皆可诿为施政之误,淫侈则不可恕矣。
  • 翦伯赞:“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 鲁迅:①德国希特勒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但是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豫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却偏偏一部也不剩。②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历代王朝,统治时间长的,评论者都是本朝的人,对他们本朝的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秦始皇在历史上有贡献,但是吃了秦朝年代太短的亏。
  • 陈登原《国史旧闻》:“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 超《战国载记》:“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汉代所撰成的史籍多叙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读史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不应被前人有所偏执的记载所左右,需要以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价。
  • 黄仁宇:“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 毛泽东:
  • 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 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 “要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
  • “殷纣王(通常称之为暴君)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
  • 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骂他就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 习近平: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了中国的封建帝王,开始是代表了历史发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不过传之二世秦王朝就灭亡了。
  • 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后来的历史看,当时的这些改革不管其理由多么充分,却侵害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引起了激烈的反对。正是这种普遍的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说明了民众奋起造反和公元前207年、也就是始皇帝去世才四年时秦王朝覆灭的原因。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一直存在到20世纪

人际关系

长辈

  • 曾祖父:秦昭襄王赢稷
  • 祖父:秦孝文王嬴柱
  • 祖母:夏姬
  • 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异人)
  • 母亲:赵姬

兄弟

  • 长安君成蟜。
  • 另外,秦始皇生母赵姬与嫪毐生有二子,皆被杀死。

子女

秦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少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其对秦始皇其他子女展开清洗。除长公子扶苏被赐死于军中外,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迫拔剑自杀,另有六名公子被戮死于杜县。而据《史记·李斯传》,有十二名公子在咸阳市中受戮;公子高则在胡亥清洗兄弟时自请为秦始皇殉葬,获准;另有十名公主,被害于杜县。不过,以上尚非秦始皇的全部子女。

另外,1977年,在陕西省临潼县上焦村秦墓发掘时,曾有铜印章“荣禄”和“阴嫚”出土,一说与秦始皇子女有关,另说实与之无关,还有观点称“阴嫚”可能为秦始皇之妃。

轶事典故

接纳死谏

秦王嬴政处死嫪毐后,将母亲赵姬迁至萯阳宫居住,并下令说:“谁敢进谏太后的事,就把谁杀掉,犁开他脊背,切断他的四肢,放在阙下!”因进谏而死的已有二十七人。齐人茅焦请求见嬴政,嬴政派侍者问:“你是不是进谏太后事的?”茅焦回答:“是。”侍者回去禀告嬴政。嬴政说:“去告诉他,他没看见阙下堆的死人吗?”侍者告诉茅焦,茅焦说:“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宿,现在死的已有二十七人,我来就是为了凑够这个数。我不是怕死的人,去禀告吧!”侍者又将此言禀知嬴政,嬴政大怒说:“这家伙故意来违抗我的禁令,快烧开水煮他,还想堆在阙下吗?”嬴政按着剑坐,满嘴喷沫。使者召茅焦进宫。茅焦对嬴政说:“陛下将假父车裂,这是嫉妒;把两弟摔死,这是不慈;把母亲迁走,这是不孝;用酷刑杀死谏士,这是暴君纣的行径。天下知道,不会有人再倾向秦国,我恐怕秦会灭亡,真为陛下担忧。我的话已说完,请将我处死。”于是自己解衣伏在铡刀座上。嬴政下殿,一手扶起他,一手挥开左右说:“赦免他,先生穿好衣服,我愿听你的话。”马上封立茅焦为仲父,官爵为上卿,并将太后迎回。

荆轲刺秦

荆轲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

十二金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器,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即十二金人。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

传国玉玺

秦始皇刻“传国玉玺”,一说取材于“和氏璧”。据传,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结识外星人

据《拾遗记》称,秦始皇时期与天外之民有过接触,从他们那里学来了铬金属镀到青铜剑上的铸造技术。

跑马修堤

秦始皇跑马修金堤,传说金堤是秦始皇修的。秦始皇刚统一中国,就提出“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拦大兵。”那时候,黄河年年在濮阳一带决堤成灾。秦始皇下旨要在黄河涨水前,修一条黄河大堤,取名“金堤”。然而,在哪儿修呢?秦始皇骑上马,叫监工大臣跟着,马跑到哪里,就修到哪里。他沿着黄河跑了二百多里,马蹄印就成了修金堤的线路。

封禅泰山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所谓“封”,是指筑土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于长期不举行这种活动,大臣们都不知道仪式该怎样进行,于是秦始皇把儒生召来询问。儒生们众说纷纭。秦始皇听了觉得难以实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到泰山顶上立了碑,举行封礼。之后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禅礼。

神秘谶语

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有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流传。

始皇帝死而地分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发生了荧惑守心的凶兆。同年,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有个“黔首”(老百姓)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今年祖龙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还在巡游,前面忽然出现一个陌生人,拦住马车。这人手里拿了一块玉璧,不声不响地塞给使者。使者狐疑接过,未及开口,对方就抢先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死”!掷地有声。使者吓得够呛。“今年祖龙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龙,君之象。意思是说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这句石头般冷硬的话,掉脸儿飞快走掉,使者回过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亡秦者胡

秦始皇让卢生四处求访神仙,他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胡”是胡人,派三十万人北去击匈奴。却没想到的是秦朝在他儿子胡亥手里灭亡的。

出巡逸事

五大夫松

秦始皇上秦山封禅祭山,下山时忽遇暴风雨,只得在松树下躲避。始皇认为松树有功,于是封树为五大夫,是为五大夫松的典故。

大怒湘君

《史记》记载,秦始皇出巡时,在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一种官职)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的女儿,的妻子,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对这个湘君非常生气,认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湘山也变成了红色的秃山。不过出土的秦代简牍记载与之相反,秦始皇在巡游湘山时赞叹“其树木野美”,明令“皆禁勿伐”。

始皇射鱼

秦始皇巡游海上,方士徐市(徐福)等人海求长生不老药,几年也找不到,害怕始皇责罚,谎说:“蓬莱仙药可以求得,但海中有大鱼阻碍,到不了那里,希望派善射的武士一同往,用弩箭射它。”始皇又梦见与海神作战,博士官解梦,说:“水神常化做大鱼蛟龙的样子,这种恶神应当除去,善神自会来临。”于是始皇命令海船带上捕大鱼的器具,自己亲自带上连弩,等大鱼出现射杀。船行至之罘时,射杀一条巨鱼,是为始皇射鱼的典故。

鞭石入海

传说秦始皇作石桥,想东渡大海,观日出之处。当时有神人,能驱赶石头下海自动成桥,嫌石头行得慢,神人就用鞭子抽打,石头都被鞭得流血。到晋代时石头还向东倾斜,颜色还是红的,是为鞭石入海的典故。

秦镜照胆

据说秦始皇有一面宽四尺、高五尺九寸的方镜,人正面来照,镜里映像却是倒的。用手扪住心照,可以清楚看到肠胃五脏。如果人有疾病,就掩心来照,可以知道病在什么部位。女子如果有邪心,就照出她胆张心动。秦始皇常用这面方镜来照宫人,有胆张心动的就处死。

人物争议

姓名之争

秦始皇的姓名有如下多种说法:

  • 嬴政:史载秦始皇的“姓”为嬴,“嬴政”是秦朝灭亡以后人们在称呼秦始皇姓名时最为通行的用法,例如西汉时人扬雄著《法言》中有“嬴政二十六载,天下擅秦”的语句;
  • 赵政/赵正史载秦始皇的“氏”为赵,故也有“赵政”之说,也作“赵正”,如出土文献《赵正书》。有观点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改“姓”为赵,所以才有赵政或赵正之说;
  • 秦政/秦正:另一说秦始皇的“氏”为秦,故《汉书·贾山传》所载贾山在汉文帝时进上的《至言》中称之为“秦政”,《毛诗正义》卷首唐孔颖达序则写作“秦正”;
  • 吕政:因世传秦始皇的生父为吕不韦,故东汉时出现了“吕政”一说。

外貌之谜

关于秦始皇的外貌,史书有两种描述:

  • 《史记·秦始皇本纪》引用尉缭的话:“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心。”
  • 《太平御览》引用《河图》记载秦始皇“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长八尺六寸,大七围。”

第一段史料描述秦始皇高鼻梁、细长眼睛、胸脯似鹰、声音如豺,这种人刻薄少恩,心如虎狼。郭沫若甚至依据这段描述认为,秦始皇的这些特征是“生理上的缺陷”,因为他患有“软骨症”。第二段史料记载秦始皇高大魁梧,身高接近2米,腰身粗大、浓眉大眼。而研究人员依据秦陵附近出土的男性头骨,对其样貌进行了复原。有说法认为,该头骨的主人或许是秦始皇诸多儿子中的一个,因此可能会接近秦始皇的相貌。

身世之谜

秦始皇的身世,史书记载含糊不清,《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母为吕不韦的姬妾。《史记·吕不韦列传》则称始皇生母嫁给异人时,已经怀有身孕,至大期(怀孕十二个月)而生下了他,有人据此认为始皇是吕不韦之子。

配偶之谜

秦始皇的皇后在史书中完全没有记载。其观点有如下几种:

  • 秦始皇没有立过皇后,之所以没有立,是因为后宫太多,无法确定;
  • 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这种厚望的特殊要求延迟了他立后的进程;
  • 秦始皇的母亲私生活不检点,以致有私生子,对秦始皇影响甚大,产生了仇恨女人的心理障碍,使他迟迟未能立后;
  • 秦王嬴政的王后是楚国夫人,出生于楚国王族,与华阳夫人和昌平君有密切的血缘亲情关系,扶苏的母亲也是这位楚夫人。华阳夫人去世后,楚系外戚集团的地位衰落,不仅昌平君被贬斥出京迁徙到郢陈,王后楚夫人的地位也大受影响。秦王嬴政当了皇帝以后没有册立皇后,他在多位儿子中重视皇长子扶苏,却又没有正式册立扶苏为太子,都与此有直接的关联。

死亡之谜

秦始皇之死,留下了不少疑点,例如:

  • 死亡时间:《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驾崩于三十七年七月丙寅,但在周家台秦墓出土的历谱中,该年七月并没有丙寅日。日本学者鹤间和幸认为此“七月丙寅”应当看成是八月丙寅(二十一日)之误。中国学者辛德勇则认为,更有可能是月份无误而日期有误。
  • 死亡地点:《史记》记载始皇崩于沙丘,《赵正书》则记载始皇病重时已经到达柏人(在沙丘以西)。
  • 遗命内容:《史记》记载始皇遗诏令扶苏返回,实际上是以扶苏为继承人,但未及发出即崩,赵高等趁机伪造了赐死扶苏、以胡亥继位的诏令;《赵正书》则载始皇召李斯等议事,同意了他们以胡亥继位的意见。

就《史记》和《赵正书》的内容差异而言,从成书时间上看,《史记》作者司马迁未必不曾见过《赵正书》或所谓始皇以胡亥为继承人的说法,但这种说法被排除在《史记》的叙事之外。对于后人来说,进一步的探究尚缺乏更多的线索。

暴君之议

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的大兴土木,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利国利民的,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秦始皇三十一年,一石米就卖到了一千六百钱,民众苦不堪言,因此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奇怪了。

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等。但从考古看来,”焚书“是有的,但是好在所焚的书在咸阳宫和民间多有副本,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没有副本,也被付之一炬从此绝迹。“坑儒”是后世的说法,《史记》中记载为坑杀术士,但同时也提到“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说这些术士和儒生算是一类的。阿房宫经考古发掘,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这是他的一大失误。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

后世纪念

秦始皇陵

秦始皇死后埋在骊山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向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骊山墓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仅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可看出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之重。并且,秦二世将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始皇故里

秦始皇生在邯郸。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异人在赵国娶赵姬为妻,在河北省的邯郸生下秦始皇,也称嬴政或赵政。秦始皇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串城街朱家巷一带,邯郸市2014年在其出生地串城街建了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展出了当地战国时期出土文物和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

诗词歌赋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 许浑《途经秦始皇墓
  • 章碣《焚书坑》
  • 王安石《秦始皇》
  • 陈孚《博浪沙》
  • 姚广孝《杂诗八首》
  • 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
  • 夏敬渠《野叟曝言》
  • 毛泽东《读〈封建论〉呈郭老》

地名

秦皇岛

秦皇岛之名的起源地是指今海港区东山,这是一座由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剥蚀性残山,海拔20余米,方圆不足平方千米。与陆地连在一起的东山,在200多年前,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岛屿,直到19世纪末,随着港口的建设,岛屿才与陆地相连,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秦皇岛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秦皇岛相传因秦始皇东巡至此而得名。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此,因而得名秦皇岛。

秦皇岛之名最早见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杨琚《秦皇岛》一诗,其中有“古殿远连云缥缈,荒台俯瞰水潺湲”之句。

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永平府志》中有关于秦皇岛的记述:“秦皇岛在抚宁县东七十里,有山在海中,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万历年间,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记述的更为详细:“关(山海关)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秦皇岛……俗传秦皇至此山见荆,愕然曰:‘此里师授吾句读时所用朴也’。下马拜,荆皆垂首向地,如顿伏状,至今犹然。石上有秦皇下马迹,因名秦皇山”。之后,地方史志和文人诗作中多有记述。到清代,又有秦王岛之说。秦王岛之名最早见于康熙八年《抚宁县志》,其中有“秦王岛误秦皇岛,在县东七十里,四面皆水,惟岛居中,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岛上荆条伏生。相传秦王下拜,伏。”秦王岛之名传说与李世民征高丽回师途中经此地有关。至此之后,一直到民国年间,地方史志和文人诗作中,则将秦皇岛与秦王岛并用。

秦皇河

秦皇河位于山东省滨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东部,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滨州秦皇河,相传为秦始皇东巡时开挖。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徐福率千名童男、童女东渡出海,访仙山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自渭河入黄河顺流而下前来接应。龙舟行至今山东滨州境内,黄河断流,于是秦始皇命兵士征调十万农夫连夜开掘出一条人工河,这就是秦皇河。

建筑

秦皇求仙入海处

秦皇求仙入海处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南部,秦皇岛古属碣石地域,因秦始皇东巡驻跸于此而得名。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并在此拜海,先后派卢生、侯公、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明宪宗成化13年,立“秦皇求仙入海处”石碑一座,以纪圣境。

秦始皇行宫遗址

秦始皇行宫遗址,又称“金山嘴古城遗址”,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的秦皇岛市。据推测,它可能是当年秦始皇东巡时的行宫遗址。1987-1991年进行挖掘。遗迹有建筑基址、窖穴、井、水管道、灶等。遗物有瓦当、水管、井圈、盆、鉴、甑、瓮、豆、罐、釜等。遗迹遗物都表明当年此曾有大型建筑群。

秦始皇行宫遗址,据推测这里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临“碣石”所在地,与绥中墙子里(即石碑地)同类遗存一样,为秦始皇东巡的行宫遗址。

始皇庙

始皇庙坐落在成山头上,是秦始皇东巡时建立的行宫。成山头,曾名“天尽头”,后改为“天无尽头”。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是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被称之为“朝舞”,意思是说成山头风光秀美,连朝日都不愿意离去,并为之舞蹈,所以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这里又因礁石林立,水流湍急,有“中国好望角”之称。

秦皇古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井陉古驿道就是当时的主干线上的重要一段。

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伐赵之战;

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以少胜多的背水之战;

公元756年唐将郭子仪、李光弼歼灭叛将史思明、平定安史之乱

公元1900年清将刘光才打响抵抗八国联军的庚子大战等等战例都发生在这里。

这条古驿道能完整无损的保存下来,是因为清末修筑正太路线,这条险恶、难行的地段就渐渐地被人遗忘了。

古驿道周遭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保存完好的清代驿辅为研究中国古代邮政、公路史提供了重要物证,现有的几十里长的庚子长墙,记录着中国军民抗击外国入侵的雪耻史。

秦始皇东巡宫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载:秦始皇灭六国,分天下三十六郡,一法度,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版图之大为历代所未有,是为统一中国之始。当此时,始皇年方四十,而功业彪炳,前不见古人,乃志得意满,欲为夸耀之举。于是二十七年起,至三十七年止,多次巡视天下。西至陇山、北地,东至于海隅,南至于会稽,择名要之处均刻石颂秦功德。琅琊台刻石其一也。

秦始皇东巡时,三次到达山东。秦始皇委派徐福东渡,开拓海域;在文山召集文人颂秦功德;在中国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成山头,拜日神,以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人间仙境——蓬莱阁,寻找长生不老药,曾经在东巡的时候派徐福寻找蓬莱。

秦始皇金币

秦始皇金币,是有秦始皇形象的金币,发行量为25000枚。面额:100元 ;重量:1/3盎司; 成色:91.6% ;

史料索引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吕不韦列传》、《史记·李斯列传》等;
  • 《赵正书》
--
秦始皇的历史故事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文言迷 - Wenyanmi.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