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清代官署名)

内务府

内务府,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设立于顺治初年。该机构主要负责皇室膳食、服饰、库贮、工程及礼仪等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由满族王公或大臣兼任,初秩从二品,乾隆时改正二品,下设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行司七司及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三院,管辖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职官总数超三千人,形成独立行政体系,因职能涵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被称为“微型小朝廷”。

顺治十年(1653年)裁撤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止并复设。康熙十六年(1677年)机构初具规模,财政初期依赖皇庄地租,后通过垄断东北貂皮、人参贸易及官房租赁扩充收入。该机构持续运作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仍主管上三旗包衣事务及宫禁管理,后为逊清皇室服务至1924年溥仪出宫。

历史沿革

顺治时期,改皇太极时期所建内务府为十三衙门,但康熙帝继位后,将其裁撤,重设内务府。内务府衙门当时分“内务府堂”(简称“堂上”,又称“本府”)及所属“七司”、“二院”等,总机关称“总管内务府衙门”。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所属“七司”是:御用监,系为内务府掌管府藏及出纳总汇的机构;尚膳监,掌内务府所属武职官的铨选、任用及围猎、捕鱼之事,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为采捕衙门;钟鼓司,掌内廷礼乐并考核太监品级,顺治十三年(1656年)改为礼仪监,顺治十七年(1660年)又易名为礼仪院;内官监,管理内务府帑项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顺治十七年(1660年)易名为宣徽院;惜薪司,掌宫廷缮修工程事务,顺治十八年(1661年)易名为内工部;三旗牛羊群牧处,掌牛羊畜牧事务;尚方司,掌审拟上三旗的刑名案件,顺治十一年(1654年)设,十二年改为尚方院。所属“二院”是:御马,掌掌“御用”马匹,顺治十八年(1661年)易名为“阿敦衙门”(阿敦系满语,意为马群);鞍楼,是制备兵具、器械的机构,顺治十一年(1654年)易名为兵仗局,顺治十八年(1661年)又改为武备院。

宫中财政则主要来源于内务府所属皇庄的收益。当然,随着皇室对东北地区貂皮、人参的垄断,内务府还将宫中剩余的此类物品变价,以获取收益。此外,内务府还从事官房买卖与租赁等商业活动。但在内务府设立之初,其经费来源尚不充足。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帝溥仪仍居宫内,为皇帝服务的内务府也得以保留,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为止。

机构职能

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

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初为三品衙门,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内务府直属机构有7司3院。内部主要机构有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另有上驷院管理御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统称七司三院。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等30多个附属机构。此外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

此外,内务府还管辖有三大殿,管理慈宁宫、寿康宫、御药房、寿药房、文渊阁、武英殿修书处、御书处、养心殿造办处、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敬事房等。其中,敬事房为管理宫内宦官的机构。

主要部门

广储司

广储司设总办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府库藏,领银、皮、瓷、缎、衣、茶六库。

都虞司

都虞司设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务府武职官铨选及畋鱼之事。

掌礼司

掌礼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笔帖式、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监品级。

会计司

会计司设郎中、员外郎、六主、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务府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先用宫女、太监,亦由该司管理。

营造司

营造司设员同掌仪司,掌宫廷修缮工程。

庆丰司

庆丰司设员同掌仪司,掌牛羊畜牧之事。

慎刑司

慎邢司设员同掌仪司,掌审谳上三旗刑狱案件。

上驷院

上驷院设兼管大臣、卿、堂主事、笔帖式、下分左右二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掌御用马匹。

武备院

武备院设兼管大臣、卿、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制造器械。

奉宸院

奉宸院设总理大臣、卿、郎中、员外郎、主事、良署主事、苑丞、苑副、委署苑副、笔帖式、书吏,掌景山、三海、南苑等处的管理、修缮。天坛斋宫,亦由奉宸院管理。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热河行宫、汤泉(今昌平县东小汤山)行宫、盘山(今蓟县西北)行宫、黄新庄(今良乡北)行宫,因与皇帝驻跸有关,俱归内务府委官管理。

--
探知百科
热门词条
  • 酷刑

    酷刑

    酷刑,指的是残酷的刑罚。酷,意为残忍、暴虐到极点。酷刑一词来……

  • 皇帝

    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

  •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hézòngliánhéng)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

  •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又称京师保卫战、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保卫京……

Copyright © 48shi.com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