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汉语词语)

刑罚

刑罚,汉语词语,拼音为xíng fá,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兼具剥夺财产、自由及生命等效力。其由“刑”与“罚”构成,前者包含肉刑、死刑,后者指以金钱赎罪。现代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由法院依法适用,旨在预防犯罪

刑罚概念最早见于《尚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史记·礼书》载“束缚以刑罚”,《列子·仲尼》称“刑罚不能威”。汉班固《白虎通·诛伐》提出刑罚应用限度,鲁迅则以“我叫不出这刑罚的名目”反映其复杂性。中国古代刑罚体系经历奴隶制五刑到封建五刑演变,隋唐确立笞、杖、徒、流、死体系。

释义

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政治权利,还可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生命,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出处

  • 《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
  • 《列子·仲尼》:“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
  • 《荀子·君子》:“刑罚不怒罪,爵赏不逾德。”
  • 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 《史记·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 汉·班固《白虎通·诛伐》:“哀孝子之思慕,不忍加刑罚。”
  • 《旧唐书·韦凑传》:“善善者,悬爵赏以劝之也;恶恶者,设刑罚以惩之也。”
  • 《旧唐书列传卷二十七》:“傥陛下忘精一之德,开恩幸之门,爵赏有差,刑罚不当,则忠臣正士,亦不复谈矣。”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我叫不出这刑罚的名目。”
--
探知百科
热门词条
  • 酷刑

    酷刑

    酷刑,指的是残酷的刑罚。酷,意为残忍、暴虐到极点。酷刑一词来……

  • 皇帝

    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

  •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hézòngliánhéng)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

  •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又称京师保卫战、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保卫京……

Copyright © 48shi.com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