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臂弓(制式兵器)

神臂弓

神臂弓,北宋神宗时期发明的制式兵器,属偏架弩类,亦称神臂弩。其弓身以桑木为体、檀木为弰,配有铁蹬子枪头和铜制马面牙发装置,弦长二尺五寸,弓身长度有“三尺三寸”与“三尺二寸”两种记载,射程介于二百四十步至三百四十余步不等。熙宁元年由李宏所献,张若水进所造,列为军械,拉力早期为两石三斗(约93.5公斤),后改为一石四斗(约57公斤)。金将完颜宗弼称其为宋军最精妙武器,尤胜重斧。

北宋熙宁至元丰年间,神臂弓逐步纳入禁军训练体系,元丰三年规定弩手需兼习此器,元祐四年将考核标准定为百二十步射程。绍圣年间陕西城楼发现百余张实物,构造与文献相符。宋军采用“叠阵法”配置,神臂弓手位于后排,与长枪兵、弓弩手形成梯次火力。制作工艺受官方严格管控,禁止私造私学,士兵损坏需受重罚,最终因技术保密失传。


基本史料

《宋史·兵志》

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梦溪笔谈》

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酋,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其余如《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曲洧旧闻》《容斋三笔》等史料中,神臂弓的射程作“二百四十步”,如《容斋三笔》卷十六《神臂弓》。

神臂弓出于弩遗法,古未有也。熙宁元年,民李宏始献之入内,副都知张若水方受旨料简弓弩,取以进。其法以桑木为身,檀为秢,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秥。

宋史是元人根据宋代的文献、档案编纂的。

宋史的训练之制

[六年,从郭忠绍之请,步军弩手第一等者,令兼习神臂弓。]

[三年五月,诏在京、府界诸路禁军格斗法,自今并依元丰条法教习。七月,诏选弩手兼习神臂弓。八月,诏:“殿前、马步军司见管教头,别选事艺精强、通晓教像体法者,展转教习。其弓箭手马、步射射亲,用点药包指及第二指知镞,并如元丰格法。”是月,又诏复神臂弓射法为百二十步。]

[四年五月,臣僚上言:“神臂弓垛远百二十步,给箭十只,取五中为合格,军中少得该赏,恐惰于习射。送殿前、马步军司勘会,将中贴箭数并改为上垛,其一中贴此两上垛。”从之。]

[五年三月,诏:“自今敢占留将兵,不赴教阅,并以违御笔论。不按举者,如其罪。”十一月,臣僚言:“春秋大教,诸军弓弩上取斗力高强,其射亲中多者,激赏太薄,无以为劝。”诏依元丰法。]

考古发现

“近于陕西省城见有城楼旧题神臂弩数百张,相传者百余年矣。乃知先朝亦尝制此。虽皆损坏,而制度犹存,但箭则无矣。臣谨从宜遵效造成。其制以阔厚坚劲大弓,其力一百五十斤上下、及一百二十斤上下、及九十斤上下,为三等,虑人力有强弱也。其长均为四尺五寸,矢取其利最远,而端可及三百步内外者。为矢,其长均七寸五分,其重则六钱上下,亦三等,俾与弩称。复效汉耿恭之法,箭簇开四尖,又辅以河南嵩县等处射虎箭药,俾入马中无不三洞。尤虏所畏。其箭簇后小铁管心,仅长分许,入箭杆处内用漆胶外用竹丝以夹缚之,俾虏不能取以反射。盖虏之射艺极精,矢无虚发,惟此足以胜之。”

--
探知百科
热门词条
  • 酷刑

    酷刑

    酷刑,指的是残酷的刑罚。酷,意为残忍、暴虐到极点。酷刑一词来……

  • 皇帝

    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

  •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hézòngliánhéng)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

  •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又称京师保卫战、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保卫京……

Copyright © 48shi.com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